在化工生产尤其是有机氯产品(或中间产品)生产中,常伴随副产氯化氢的生成。工业上处理副产氯化氢的方法有:用水吸收为31%盐酸,用于其他产品生产或作为副产盐酸销售;用恒沸稀盐酸(其中,HC1的质量分数为18.5%}20%)循环吸收再经脱吸出干氯化氢用于其他产品生产(如电石法VCM)。
在生产工艺上采用干法分离得氯化氢(如F22生产、日木德山及法国ATOCHEM甲烷氯化物生产工艺)再作为化工原料。但是,有些生产工艺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稀盐酸,尤其是反应产生水又存在氯化氢气体的场合。如:
(1)有机氯残液或废气焚烧产生的尾气,受其中氯化氢气体分压的限制,往往用水吸收只能得到HC1质量分数<20%的稀盐酸。
(2)F22水蒸气裂解生产四氟乙烯,加入的水蒸气(载热介质)与生成的HC1形成盐酸,盐酸的浓度取决于水蒸气的过热温度。目前国内生产工艺产生的稀盐酸中HC1的质量分数大多为15%20%以国内四氟乙烯总产能计,每年排出的稀盐酸(以16%HC1计)约为28万吨。
(3)甲醇法生产甲烷氯化物,第一步是甲醇和HCL气体反应生成氯甲烷和水,反应水与过景的氯化氢生成19%}20%稀盐酸;第二步反应是一氯甲烷氯化生成甲烷氯化物及副产的氯化氢,产生的HC1一部分返回氢氯化,其余作为副产排出系统。
目前,国内大多数企业用氯化氢气体产生的稀盐酸再加水吸收为31%盐酸。该副产盐酸如有市场可以外售,但需精制;如企业内部消化,则多数采取脱吸为干氯化氢,在此情况下,必须排出稀盐酸以平衡反应水及吸收加入的水。